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圖片新聞 >> 正文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侯樣祥應邀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講學 ( 發布時間:2019年10月11日 15:15  責任編輯:2003网站太阳集团  閱讀次數: )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侯樣祥應邀到2003网站太阳集团講學

2019108日晚上與109日上午,2003网站太阳集团邀請中國藝術研究院侯樣祥研究員在丹青樓1106會議室以《藝術學研究法與論文寫作》為題做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藝術學院副院長胡友慧教授主持。2003网站太阳集团師生70餘人參加了本次學術交流活動。

侯樣祥研究員作為我國著名文化學者、藝術評論家、藝術策展人。1986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曆史系。研究方向涉及曆史學、科學人文關系、藝術史論、文化智庫、藝術教育等。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曆史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史哲》等報刊發表文章百餘篇。其中六篇文章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一篇文章被《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全文譯成英語發表。

 

本次講座共分為五講:        

第一講:“質疑是獲得好選題的重要手段”。“質疑”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術研究來講,“質疑”是尋找到高質量選題的最佳途徑。質疑水平越高,選題水平也就越高;質疑越多,選題數量就可能越多。因此,但凡有寫作論文任務的學生乃至青年教師,都必須養成好質疑的習慣。需要特别說明的是,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成功的質疑是學問,不成功的質疑也是學問。這就是質疑所産生的價值。

第二講:“‘三重證據法’與資料的搜集”。有了選題,有了好的選題,隻是完成學位論文寫作的第一步。為了成功實現“論從史出”,還必須下苦功夫廣泛搜集可靠的資料。資料即“證據”即“論據”。而文獻資料、實物資料、田野資料是學術研究的三個重要資料來源。這就是“三重證據法”。

第三講: “讓研究結論無限接近事實真相”。結論即觀點。與自然科學研究有所不同的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往往不大可能産生唯一的可以反複驗證的結論。因此“科學精神”中的“唯一”似乎并不太适合人文社會科學。需要強調的是,就學術表達而言,還必須做到有一份證據說一份話,證據不足應存疑。事實上,存疑也是學問。這不僅成為驗證論文寫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寫作者科學精神的最佳體現。

 

第四講: “‘引經據典’與‘抄襲剽竊’”之界限。侯教授引用各種例子,為學生們劃清了“引經據典”與“抄襲剽竊”的界限,特别強調了文章注釋的重要性,侯教授認為學術研究是一個爬台階的前進過程,現在的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并且還要為後人的學術研究建立平台,這是每一個學術研究者的義務和職責。

 

第五講:“藝術學學位論文基本構架”。一般來說,學位論文大緻由“緒論”、“正文“、“結論”等三部分構成。顯然,這些都是形式問題。但是,如何寫好每一部分,如何布好論文全局,以及如何使三部分内容無縫對接,甚至如何給論文及其章節進行合适的命名等等,無一不是要認真處理好的技術問題。

 

侯樣祥以其淵博的文化底蘊和精湛的藝術理論水平诠釋着藝術學研究法,并通過形象有趣的案例對學術研究中論文的寫作進行了規範和指導。在講學過程中侯老師通過他新穎的觀點、深刻的立意、鮮活的案例、生動的語言,将現場講座氛圍不斷推向高潮,兩場講座場地均座無虛席,聆聽者受益匪淺。講座結束後,有部分師生結合講學内容和自身工作學習情況與侯老師進行了更深入的學術交流和探讨,侯老師在對各類問題進行耐心解答的同時也對2003网站太阳集团師生的創新思維和求學精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最後聽衆們以熱烈的掌聲表達了對侯老師的感謝。

 

關閉